弗洛伊德是個本能決定論者,他認為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驅動。與一般人狹義理解的性有所不同,弗洛伊德所謂的“性”除了與生殖活動有關之外,還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膚觸摸等一切能直接或間接引起機體快感的活動。
雖然性本能是天生的,但弗洛伊德認為它的本質是隨著生理成熟而不斷改變的。當性本能成熟時,它的能量即里比多(libido)就會慢慢地從身體的某一部位轉移到其他部位去,兒童的心理發展就進入了另一嶄新的性心理發展階段。兒童性心理的發展對其人格發展有重要影響。按照里比多所處的位置,弗洛伊德把性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1)口腔期(the oral stage,0~1 歲),性本能通過口腔活動得到滿足,如咀嚼、吸吮或咬東西。若母親對嬰兒的口腔活動不加限制,兒童長大后的性格將傾向于開放、慷慨及樂觀;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則未來性格發展可能偏向悲觀、依賴和退縮??梢?,弗洛伊德認為早期的經驗對人格的發展會有長期的影響。(2)肛門期(the anal stage,1~3歲),隨著括約肌的逐漸成熟,嬰兒獲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按自己的意志大小便是滿足嬰兒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但這一時期也正是成人對嬰兒進行大小便訓練的時期,要求嬰兒在找到適當的場所之前必須忍住排泄的欲望,這與嬰兒的本能產生了沖突。弗洛伊德認為母親在訓練嬰兒大小便時的情緒氣氛對其未來人格發展影響重大。過分嚴格的訓練可能會形成頑固、吝嗇的性格;而過于寬松又可能形成浪費的習性。(3)性器期(the phallic stage,3~6歲),這一時期的兒童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性器官成為全身最敏感的部位,兒童常以撫摸性器官獲得快感。弗洛伊德認為這一時期的兒童都會產生想與異性父母有性愛關系的欲望,即所謂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在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會通過兒童對同性父母的認同,吸取他們的行為、態度和特質進而發展出相應的性別角色而獲得解決。(4)潛伏期(the latency stage,6~11歲),這個階段,兒童的性本能是相當安靜的,有關性的和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潛伏起來,埋藏在無意識當中。性器期時性的創傷已被遺忘,一切危險的沖動和幻想都潛伏起來,兒童不再受到它們的干擾。兒童可以自由地將能量消耗在為社會所接受的具體活動當中去,如運動、游戲和智力活動等。(5)兩性期(the genital stage,也稱青春期),一般女孩于11歲開始,男孩于13歲開始。隨著生殖系統逐漸成熟,性荷爾蒙分泌的增多,性本能復蘇,其目的是經由兩性關系實現生育。這一時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誼、生涯準備、示愛及結婚等活動中,以完成生兒育女的終極目標,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滿足。
按照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階段論,6~11歲的小學生正處于潛伏期,由于性本能相對安靜,兒童可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社會所接受的各種活動中去。因此小學階段正是接受教育、增長知識、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shuku/shuku13/shuku15/200512/t20051229_239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