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東方心理分析研究所 李北容
瑞士榮格分析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是沙盤游戲治療的正式創立者。在心理分析之無意識理論的基礎上,在沙盤中發揮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實現心理分析的治療效果是沙盤游戲治療的基本特征。1985年,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成立,標志著沙盤游戲治療體系的成熟,而之前的“歷史性的”準備其實已經有幾十年。
最初的創意可以追溯到威爾斯(H·G·Wells)的“地板游戲”。1911年,威爾斯出版了他著作《地板游戲》,在書中,他描述了他和他兩個兒子的游戲過程,尤其是他們所玩的“地板上的游戲”,他們把各種各樣的玩具在地板上搭建著不同的游戲內容。孩子們玩得開心投入,表現出了令人興奮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威爾斯在其書中曾描述道:就在這地板上,不斷涌現著數不清的富有想象力的游戲內容,它們不但使海門每天都在一起玩得高興,而且還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創立了一種廣闊的、激勵人心的思維模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幼兒游戲的地板上獲得啟發與力量。
瑪格里特·洛溫菲爾德(Margaret Lowenfeld)自幼喜歡讀威爾斯的作品,尤其是那本《地板游戲》。1928年,當洛溫菲爾德建立了自己的兒童診所,準備開始兒童心理治療的時候,威爾斯的《地板游戲》體現出了新的意義和作用,沙盤游戲治療有了新的架構。洛溫菲爾德被譽為是“發現童年意義的偉大先驅”,因為她發現了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游戲對于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她在自己的診所里放置了很多玩具和模型,讓前來就診的孩子在地板上玩,就像威爾斯為他的孩子們準備的那樣;同時,她還放置了兩個大盤子,一個放沙,一個放水。之前,孩子們只是在地板上把玩著玩具,直到有一天,孩子們自發地把玩具和模型放到了盤子里,于是,一種影響深遠的心理治療技術從此誕生了。順著孩子們的稱呼,洛溫菲爾德把這種新的治療技術稱為“游戲王國”?!妒澜缂夹g》是洛溫菲爾德繼《童年游戲》的第二步專著,在她去世6年后的1979年出版了,該書的撰寫是在1956年,該書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她關于游戲王國技術的理論與實踐。
有了這些理論和技術的準備,多拉·卡爾夫,作為一位榮格分析心理學家,將榮格分析心理學和中國文化中的哲學和心理學思想注入其中,使沙盤游戲最終實現了它的誕生。
參考文獻:《沙盤游戲:理論與實踐》,申荷永、高嵐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