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
在榮格看來,詞語聯想以及夢的分析,都還是“間接溝通”無意識的方法。而積極想像則是直接獲取無意識的技術。許多榮格心理分析家都把積極想像稱之為“睜著眼睛做夢”。在達里爾·沙珀(Daryl Sharp)的《榮格心理學詞典》中,積極想像被定義為通過自我表達的形式來吸收無意識的方法。
1915年前后,榮格曾做了這樣一個夢:在夢中,他像是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在客廳的地板上玩積木。那夢境是如此的清晰與真切,使得榮格產生了這樣一種理解:那夢中的孩子仍然“活著”。于是,很自然,榮格便想到要與這夢中玩耍的孩子建立一種聯系,以便進行直接的溝通。于是,榮格一方面使自己進入想像的世界,一方面開始像孩子一樣玩耍,要在一種象征而真實的情景中,與活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孩子進行交流。1935年左右,榮格正式使用積極想像這一術語,并且稱之為“一種睜著眼睛做夢的過程?!?/FONT>[2] 但這種積極想像與白日夢不同,后者多少是個人主觀的發揮,總是停留在個人日常體驗的水平;而積極想像與意識性的發揮正相反,由積極想像所導演的劇情,似乎是“要迫使觀眾的參與;一種新的情景被推出,其中潛意識內容被展現在清醒的意識狀態?!?/FONT>[3] 榮格從中發現了一種超越性的機制,也即一種意識與潛意識因素之間的合作性,并且認為想像性的意象,自身具有其在心靈生活有序發展與轉化中所需要的所有因素。
榮格在其塔維斯托克的講演中,把積極想像作為他用來探索或接觸無意識的主要方法之一(詞語聯想,夢的分析),并準備做一次專門的講座。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他只是講述了詞語聯想和夢的分析,最后一講以移情為主要內容。不過,在整個系列講座結束之前,有一位叫J.A. 海菲爾德的醫生向榮格提問:“積極想像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榮格對此做了長達12頁的回答。
榮格在這次講述他的積極想像技術的時候,首先給出一個病人的例子。病人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家,榮格曾向他介紹積極想像的方法。但這位病人開始的時候怎么都無法理解榮格所說的積極想像。
后來,這位病人在火車站等車的時候,無意中端詳著墻上的一幅廣告畫。畫面上是阿爾卑斯山的伯爾尼,有色彩鮮艷的瀑布,碧綠的草地,和一座山峰,山坡上有幾頭牛在吃草。
病人坐在那里等車,一邊端詳著這幅廣告畫,一邊在心里想著自己為什么就是不懂榮格所說的積極想像。病人每次去看榮格都要在這個車站上等車。
有一天,病人在等車的時候,照舊端詳著那幅畫,他自言自語地說,也許我可以從這幅畫開始,試試榮格所說的積極想像。比如,病人跟自己說,我想像自己在這幅畫中,這畫中的風景變成了我身臨其境的地方,我在牛群中走向山坡,然后眺望山的另外一面的景色,我也許能看到山坡背后有些什么。
于是,他想像自己置身于畫面的風景之中。他看到了草地、小路,經過牛群向山上走去,到達山頂之后,朝山的另一面望去:那里還是草地,緩緩的山坡,不遠處有一籬笆。于是他走了過去,越過那籬笆,有一條被人踩出的小道,繞著山溝和一塊大巖石。他從巖石邊繞過去,看到前面有一座小教堂。教堂的大門半開半掩著。他心想,最好是進去看看。于是便推開門走了進去。在綴滿鮮花的祭壇上,立著一尊圣母的木雕像。他抬頭端望她的面容……就在這個時候,某種有尖耳朵的東西閃了一下就消失在祭壇后面,病人像做夢一樣醒來,心里嘀咕,“嗨,這全是胡思亂想?!彪S即,他的“幻想劇場”一下子也就消失了。
火車到站了,病人乘車離開了那火車站,而他心里一直還念叨著:“我還是不明白積極想像是怎么回事?!本驮谶@時,一個念頭突然出現了:“噫,那東西也許真的在那里,圣母像的后面也許真的有過一個尖耳朵的東西,閃了一下就不見了?!庇谑?,病人自己對自己說,“作為試驗,我不妨再從頭來一遍,看看會怎么樣?!庇谑?,病人想像自己回到了那車站,仍然是端詳著那幅廣告畫。然后,他置身于那幅畫面中,沿著山坡上了山。到了山頂之后,仍舊是好奇地想像著山背后有些什么。他又看到了那籬笆和緩緩的山坡。這時,他告訴自己說,“嘿,不錯,看來這些東西還在那里?!比缓?,他繞過那大巖石,看到了那座教堂。他對自己說,“教堂就在前面,那至少不是幻覺。一切都秩序井然?!苯烫玫拈T還是半開半掩,他猶豫了片刻對自己說,“現在,我把門推開,會看到祭壇上的圣母。然后,那個尖耳朵的東西會從圣母像后面跳下來……如果不是這樣,這一切便全是幻想而已?!庇谑?,他推門走了進去,抬頭看到圣母像,剎那間,那個尖耳朵的東西象上次一樣跳下去不見了。于是,這病人獲得了某種讓他自己信服的經驗。
榮格說,從那時起,他找到了鑰匙,學會了積極想像。
榮格曾用自己的童年經歷,來解釋積極想像的自然發生。在榮格的姑媽家里,有他爺爺的一幅像:作為主教的爺爺,配帶著徽章,走出房門,站在臺階上……榮格說,他常常跪在一把椅子上凝視著這幅畫像,直到覺得他走下了臺階。而他姑媽每次看到榮格在那里看得出神,總是說:“嗨,乖孩子,他不會動的,還站在那里吶?!睒s格說,在1935年在塔維斯托克講演的時候,“但我知道我看見他走了下來?!睒s格接著說,你們看,就這樣,那幅畫像開始動了起來。同樣,當我們全神貫注于頭腦中的一幅圖景的時候,它會開始動起來,意象會變得更加豐富,還會變化發展下去。在這次講座中,榮格還說:由于通過積極想像,所有的意象都產生在有意識的思維中,這些意象比起不確定的夢更加完整。這些意象也比夢有更豐富的內容。于是,積極想像意味著意象有自己獨立的生命,意味著象征性事件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根據,意味著通過某種方式,我們可以與這些具有生命的意象進行直接的溝通。
(摘自《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申荷永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第一版。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