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艱辛。當前的社會上,許多人都有一種“生活不容易”、“自己太委屈”的感覺,快節奏的生活,讓流行歌曲《太委屈》成為了許多都市人的心聲:
小韓老師在一所重點中學工作,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卻因出色的表現被校領導委以重任,當上了畢業班的班主任。然而,整日在學校中和學生“摸爬滾打”,他總覺得自己休息不夠、壓力太大,所以,一有機會,他便要約上三五好友,去娛樂場所卡拉OK或者“暴撮”一頓,釋放一下自己。用他的話講,“工作如此辛苦,有時間不自我犒勞一下就有些對不起自己了”。
老許在一間國營企業干了20多年,但前些日子卻因為企業經營不善而破產,他自己也提前退休了?;貞涀约航洑v的時候,他總是一肚子怨氣,需要長身體的時候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吃不飽飯,需要上學的時候趕上文革,需要生孩子的時候趕上計劃生育,需要工作養家的時候趕上下崗潮,需要為兒女結婚做準備的時候趕上房價飛漲??粗思业娜兆铀坪醵歼^得挺好的,他覺得自己應該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了。
與小韓、老許相比,管局長則過著社會上許多人羨慕的生活。他40多歲的年紀,十多年的苦心經營,現在已經是政府機關局級領導,每日衣食不愁,又身居要位??墒?,高處不勝寒,管局長感覺自己的精神壓力比一般人更大,身處機關,社會關系更為復雜,生活中也沒有幾個真心朋友。而且,他也覺得所接觸的人都是自私和懷有敵意的,因此,他常常會對下屬亂發脾氣,對社會上的事情也多看不慣。
從小韓、老許到管局長,他們年齡、角色、社會地位等諸多不同,然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生活太委屈、不容易”??梢哉f,當前社會上,這種自覺不如意的悲觀心態并非個案,那么,從心理學上講,是什么讓人們感覺如此不佳呢?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人心靈世界的一種進步。以往中國人的生活,更多地為物質改善而努力,很少考慮自己的心態感受。而今天,隨著生活的進步,更多的現代中國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關注自己的情感體驗、心理感受。在一日三餐之外,他們也更多的開始考慮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滿足物質需要之外,也希望活得更為自我一些,更有幸福感一些。這無疑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比如在學校工作的小韓,在感受到工作壓力的同時,主動去開展一些娛樂活動來放松自己,雖然在言語上還有些抱怨之氣,但實質上,他的做法無可厚非,也是現代人努力工作、盡情娛樂同時并重的表現。
其次,有些人的抱怨和委屈來自于看問題的視角。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參與者觀察一組人的討論活動,參與者由于坐的位置不同,在視野內看到的討論者是不一樣的。比如,參與者A看到的是討論者甲的正臉,乙的側臉;而參與者B看到的是討論者乙的正臉,甲的側臉。最后,實驗者要求參與者說出甲乙誰在討論中起的作用大,結果A認為是甲,而B認為是乙。換言之,參與者們看誰看得更清楚,便認為誰更重要,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當事人/旁觀者視角效應”。當前,許多人覺得自己和別人相比,更為“倒霉”,這種感覺也往往來自于這種效應,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更不幸、更倒霉,關鍵在于作為一個個體,你更清楚自己所面臨的煩惱和挫折,而看不到別人的艱苦,是所謂“千人千般苦,別人不曉得”,每個人都覺得別人活得光鮮亮麗,而自己卻諸多不如意。上文提到的老許的遭遇,其實不只是他個人的遭遇,而是那一代人的遭遇,相信許多人所遭受的苦難不比老許少,但由于能意識到生活中的積極層面,感受沒有如此之深而已。
再次,這種“太委屈”的感覺也可能來自于欲望的擴張和控制感喪失的擔心。在政府任職的管局長,雖然在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但正因為處在這個位置,他也可能經歷著一般人想像不到的心靈困擾。一方面,身居高位的人所遭遇到的誘惑更大,也容易讓人欲望升騰,但這種誘惑與壓力同在,在無限擴張的需要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一點也不比普通百姓小,這往往讓人心神不寧、倍感失落;另一方面,生活優越的人也往往“高處不勝寒”,他們更害怕喪失當前擁有的一切,對于生活的控制感無疑是對人充滿誘惑的,但是這種控制感的喪失也更讓人可怕。因此,在管局長的心中,既有對更好生活的欲望,也有當前控制感喪失的擔心,他活得也“委屈”,但是,像他一樣,將這種“委屈”發泄到對屬下的訓斥、對社會的攻擊上,就有些不合適了。
其實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哪個沒遭遇過挫折,誰個沒受過委屈?那些覺得自己最委屈的人,所經歷的人生遭遇不見得是最慘烈的,你活得開心與否,更多的時候,不是取決于你的遭遇,而是取決于你是否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