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該方法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是為了提高人們在某些特殊情景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人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采取的干預和預防策略。來訪者通過這種策略學會如何系統地、漸進地完成分析問題、發現新方法以及評估這些方法的步驟,并學習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
相對于精神分析療法來說,問題解決療法在理論上顯得過于簡單了,然而這種“簡單”的療法,卻在相當多的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得到應用,并且取了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問題解決療法很多時候并不作為一種單獨的療法使用,而是作為一種配合的療法使用,它關注來訪者的現實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面對現實生活時遇到的適應性困難。當使用其它的療法逐步使來訪者對自己的癥狀獲得了某種認識和領悟之后,來訪者還是要解決他們現實中面臨的問題,而對于一些適應困難的來訪者來說,他們缺乏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心理咨詢的后期,訓練來訪者使用問題解決的療法,可以幫助來訪者在結束心理咨詢后良好的適應社會。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來訪者遇到的是發展性的問題,他們的問題的關鍵在于現在,咨詢師需要關注他們現在的問題,這時使用問題解決療法可以更好的幫助來訪者。
治療的基本原理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人們對問題的知覺和態度直接影響人們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效果。問題解決治療方法采取交互作用的觀點,認為生活中的問題是來自于人與環境的關系的性質。對于問題解決的知覺和態度既可以起促進作用,也可以起破壞作用,當感覺和態度促進問題的解決時,來訪者有動機去學習和進行問題的解決,而那些沒有動機或回避解決問題的來訪者,他們對問題解決自我阻礙式知覺和態度妨礙他們有效的解決問題,許多來訪者對問題采取忽視或回避的態度,因為他們相信問題可能自己會消失,盡管一些問題可能會消失,但另外一些問題則不會,事實上,如果來訪者沒有解決最初的困難,問題會變得更糟糕或帶來更多的問題,所以咨詢師的作用就是要通過改變求助者對于這些問題的態度和知覺,來幫助來訪者應用自我促進式策略,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并投入時間和精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問題解決治療中所應用的基本原理是試圖加強來訪者的一種信念,即解決問題是一種重要的應對技巧,用于處理需要有效功能的各種問題??偟哪繕耸菐椭麄冊黾討脝栴}解決策略的能力,以助于有效應對產生壓力的問題情景。
摘自:《大學生心理咨詢技術與案例》。主編: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李江雪老師。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