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樽陳年佳釀,初品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待聽過詳細介紹其釀造工藝之后,似乎才能品味出酒的清醇和綿甜。也許,某日清晨公司門口有一同事皺著眉頭對你說:“你今天面色怎么這么差,是不是病了?”這句不經意的話可能使你整天疑神疑鬼,最后可能覺得渾身不適而即刻奔赴醫院作全面體檢。當你走在裝飾豪華的商鋪,你會不由自主的認為里面的東西一定價值不菲。當你看到電視里你崇拜的明星身著某個品牌的衣服,隨后你可能不知不覺得也買了一件。這些現象初看起來,似乎很神奇,有些令人迷惑不解。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心理暗示現象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作用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通過語言或表情動作,用含蓄和間接的方式對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心理活動過程,稱為暗示。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梢?,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觀念、意志和行為會不同程度地在無意識層面上受到別人影響。受暗示者多數是無意識的,常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某種心理影響;施加暗示影響的人,卻并不都是無意識的,有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還會有意識地采取一些行動、散布一些言論,使別人的行動和心態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事實根據,但由于主觀上已經肯定了它的存在,所以一旦接受暗示,就會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喜悅和信心,有時又會使人覺得郁悶不安。
暗示性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一定環境下,接受心理暗示、受心理暗示的影響,是人類難以避免的、共同的心理活動特性之一。世上沒有對暗示完全免疫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于暗示的領域以及暗示性高低的不同。暗示性高低與個體的年齡、性別、性格、心理活動過程等相關。在相同的環境中,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兒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就同一個人來說,當處于疲倦、催眠或應激狀態時,也會比平時更容易受到暗示。
從古至今,心理暗示的影響無處不在。在古代社會,心理暗示大量地表現在禮儀、宗教和巫術的領域里。封建帝王豪華的宮室、出巡的威儀、森嚴的守衛,無不暗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神圣不可侵犯。而特殊的宗教服裝和活動場所、繁復的宗教儀式,又暗示著對超自然神祗的恭敬和畏懼。巫術表現出的暗示尤甚。巫師們通過祈禱、念咒及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為“病人”驅趕魔鬼,治療疾病?!安∪恕焙冗^“符水”竟奇跡般的痊愈了。這當然是毫無病理依據的,究其根本,其實就是“病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心理暗示?,F代社會,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信誓旦旦的競選宣言,花里胡哨的商品包裝以及光怪陸離的商鋪設計,無不在對人們施加心理暗示。其實現代醫學也使用心理暗示,醫生把實際上無助于治療的藥物施與患者,通過語言或表情使患者相信這種藥物肯定有效,那么往往可以看到“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的產生,即,患者果真出現了好轉。當然,暗示療法有它的適用范圍。它主要適用于心身疾病、神經癥,對器質性疾病則沒有很明顯作用。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也經常使用暗示療法,以期對來訪者的心理產生影響,使其接受積極暗示的影響,及時轉化。
摘自:《大學生心理咨詢技術與案例》。主編: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李江雪老師。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