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
繪畫是一種心靈的表達,心靈中包含著深遠的意義。這是陳侃博士對于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的基本態度。猶如先哲們的洞見,繪畫本為人類的一面心鏡。那么,從這繪畫的心鏡中我們又能看到什么呢,又能獲得什么呢?
最初磨過的幾塊石頭,被人用作工具并被保存的石頭,記錄了人類遠古的勞作和創造,這些石器也被作為“藝術品”收藏,藝術中已是包含了古樸的心智。
最初涂鴉般的幾幅圖畫,描繪的可能是鹿或牛,或裝扮成鹿或牛的人,留在了原始的巖洞和石壁上,在這古樸的意象中,凸現的是人類深遠的想象力,以及在意象和想象中所包含的心靈氣息。
外在的時空似乎已是遙不可及,遠古似乎已遠去,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亦然息息相關,生機勃勃。借用榮格的一句名言,在無意識的水平上,我們能夠與那200萬歲的自性作意象的對話。
榮格的意象對話技術被稱之為積極想象。這是西方的心理治療從18與19世紀的催眠術,包括麥斯麥早期的努力(1770年代),經由弗洛伊德的自由聯想法,到20世紀初期由榮格所完成的整合與發展。這種心理分析技術影響了諸如格式塔空椅子療法,角色扮演和心理劇等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的意象和想象療法與流派。溯本求源,榮格積極想象技術的最基本的內涵,是其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的理念,是中國文化的無為和感應,是尊重心靈的自主性和心靈的真實性。
陳侃博士在其《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中說,藝術關乎心靈。她要把每一幅畫當作一個生命去對待。這便是榮格積極想象的最基本的原理,也是心理分析最基本的態度。
因而,榮格的積極想象技術,以及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心理分析,便是這部《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的基礎和特色。陳侃博士完成了6年的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學習,完成了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所要求的專業心理分析師訓練,并且通過了IAAP的基礎考核。她的碩士論文集中于繪畫心理測驗的研究,博士期間專攻意象體現技術。同時,也完成了以表現性治療著稱的沙盤游戲的基本訓練。閱讀這部《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不僅可以獲得深入淺出的繪畫測驗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體驗生動的心理分析的實踐意義。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從實踐與體驗中獲得理解,正是陳侃博士與其《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的風格。
陳侃博士現在復旦大學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從事專業的研究和教學,她的這部《繪畫測驗與心理分析》既是對其以往專業學習的總結,也是一個鮮明的起點,一種新的探索的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誠摯的求索,必將能把我們引向人類心靈所能達到的境界。
申荷永
2008年2月
於天麓湖洗心島
轉自申荷永老師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9999001008j62.html